若者说

目に見えるものが、ほんとうのものとは限らない。

0%

坂本龙一:“Thousands knives”

【原文使用了网易云音乐的播放器,但是如今因为版权问题似乎都已经失效了,故而已经删去(2020.12)】

“无论我们音乐家怎么做,都有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。”

上面这句话来自于纪录片《坂本龙一:终曲》。在灾区的体育馆里响起海水浸泡过的《Merry Christmas Mr.Lawrence》后,教授的这句话说出了无奈,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却也展现了声音的特性。

——虽然无法在物质上能改变什么,但是可以直击灵魂。

不得不说教授的歌是绝对拥有这样的魔力的。很多人可能没有看过《Merry Christmas Mr.Lawrence》这部电影,但是听到同名歌曲的旋律的时候依旧会灵魂一颤,有一种时间停顿下来的感觉。此时大抵也不去计较旋律到底在想要表达什么情感了,因为声音就在那里,感情却在自己心里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怎么喜欢某些所谓“鉴赏”随便分析一通“作者表达情感”的原因。音乐这玩意儿说起来其实是很玄乎的,你要说它表达了什么感情,自己想在心里还行,跟别人说了直接就是剥夺了他人理解的权利,他会觉得这歌越听起来越像你说的那种感觉,至于最后?当然就没有最后了。

这么一说实际上没看过电影的人听歌可能会有更优的体验,至少不会被影片限制了眼光,能有自己的想法了。

“I’m fishing the sound”

豆瓣里面对教授的评价,普遍会认为教授比起说是个“音乐家”更像一个“声音学家”

他对声音本身有着很大的执着。为了寻找自然的“声音”,他前往非洲北极圈等世界各地亲自录音。在一处极寒的地方,他走到高高地冰墙边上,拿出两个小嚓轻轻一碰,立刻飘荡出了清脆而有余韵的声音。他露出惊喜的表情,像个小孩一样咧着嘴笑:“这可真是厉害!” 、“这是混合了水、云朵和大自然的声音”。
之后他蹲在冰面旁,将录音工具用绳子拴住投进裂开的冰面下,直至没入水中。他鼻尖上已经结了小冰珠,抬头看一眼摄像机笑着说:“I’m fishing the sound(我正在钓声音呢)”。
(铃子儿:《坂本龙一:永不终止的终曲》)

对声音的极致追求,这大概是教授一生在做的事情。从1975年起的“坂本的打工时期”至今,每一首教授的曲子里面都能听到严谨的感觉,或者说是细节感。比如在强弱的处理上,在节奏速度的掌控上,听起来不能说叹为听止也是十分稳当了,用两个字就是“到位”。并且这样的他又算不上是“严肃音乐”界的人的,因为确实音乐风格上他又是开放的——我比较反对把教授拎出来和所谓“娱乐至死”的时代比对的,毕竟教授本身也会创作流行音乐。

总而言之的话,教授是 全才。无脑粉了。(?)

声音乐和声音之外

不不不,如果上一节那个样就叫直呼“全才”的话,那么世界上全才泛滥了。

说教授是全才还是要有点石锤的。百度百科给坂本龙一的职业一栏写的是:音乐家,制作人,钢琴家,演员。乍一看也就是普通的艺人,再一看,不是“音乐 ”而是“音乐 ”;不是“钢琴 演员”而是“钢琴 ”。不说到了“家”的水平有多高了吧,就说普通的电影制作环节中,一边有着上镜的角色又一边承担作曲任务的艺人,在当下的娱乐圈里很难找到了,至少我不认识。何况最后电影连着音乐变成时代logo的那种。活脱脱的那种“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用才华”的人。

上面那曲《Where Is Armo?》来自于电影《末代皇帝》,剧中教授有角色,同时也承担了这部史诗巨作的配乐任务。

无关紧要的最后

教授认为,版权在信息时代已经落伍了。然而受版权影响,我没能够引用我最喜欢的几个版本的《Merry Christmas Mr.Lawrence》。现在这个版本啊?太华丽了,没那种击打灵魂的感觉了。网易云上面的几个曾经最受欢迎的版本现在也灰了,不过可以听到最原始的电影版本(依旧版权原因不能生成外链引用)。

最后是教授萌萌哒的一张照片。以上。

猫耳好评

返回《Playing the Piano 2020》